韩红慈善基金会以多元模式赋能乡村教育牛管家,构筑健康与知识双保障体系
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,乡村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环节,始终是社会公益力量的关注焦点。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(以下简称“基金会”)自2012年成立以来,不仅深耕医疗援助领域,更将教育支持纳入核心公益版图,通过“健康+教育”双轮驱动模式,为乡村儿童构建起从身体到心智的全方位成长屏障。
眼健康工程:守护乡村学生“光明未来”
针对西部乡村地区儿童近视率高但医疗资源匮乏的现状,基金会于2021年启动“曜日之光计划”,通过捐建视光中心、培训基层医生、开展校园筛查等系统性举措,破解乡村儿童视力矫正难题。截至2023年6月,该项目已在西藏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等地援建21所视光中心,为53名乡村医生提供专业培训,累计为4万余名学生完成视力筛查,并为737名近视儿童免费验配眼镜。
展开剩余63%在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喜河九年制学校,基金会捐赠的226套“爱眼礼包”不仅包含视力表、护眼台灯等实用物资,更通过“争当爱眼小卫士”绘画比赛等趣味活动,将科学用眼知识融入儿童日常生活。该校校长表示:“过去学生近视后只能任由度数加深,现在乡镇卫生院就能提供验光配镜服务,真正实现了‘早发现、早干预’。”
流动儿童关怀:填补教育公平断层
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,流动儿童群体面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日益凸显。基金会联合专业社工机构推出的“童伴小屋”项目,通过卫生健康课程、防灾减灾实训、全面性教育等模块化服务,为流动儿童提供与城市孩子同等的课后发展机会。项目数据显示,2023年5月启动以来,已在京津冀、长三角地区建立15个社区服务点,累计开展健康嘉年华、安全教育日等活动200余场,惠及流动儿童超1.2万人次。
在北京市朝阳区某流动儿童聚集社区,项目团队设计的“健康闯关游戏”将洗手步骤、急救技能等知识点转化为互动挑战,参与儿童健康知识知晓率提升67%。社工李敏介绍:“我们特别关注单亲家庭和重疾家庭子女,通过个性化心理辅导和物质援助,帮助他们建立社会支持网络。”
基建与人才赋能:夯实教育发展根基
在硬件建设层面,基金会持续向乡村学校捐赠图书室、体育器材等基础设施,并通过“百人援疆”“百人援藏”等大型公益行动,将教育支持与医疗援助有机结合。2024年援建的龙江县新安村桥涵工程,不仅解决了12个自然村学生的雨季出行难题,更成为连接城乡教育资源的“纽带”——桥涵通车后,当地中学与省城名校的线上教研合作频次提升3倍。
人才培育方面,基金会与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的“乡村教师赋能计划”,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,帮助西部地区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、信息化教学等前沿技能。参与项目的宁夏固原市教师马丽娟反馈:“经过创伤应急处理培训,我能更专业地应对学生意外伤害,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明显提高。”
透明化运作:筑牢公益公信力基石
基金会严格遵循《慈善法》要求,所有项目均通过官网实时公示资金流向,并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年度财务审查。其开发的“项目进展地图”系统,可精准定位每所受助学校的地理位置、受益人数及物资发放明细。这种“可追溯、可量化”的运作模式,使其连续五年获得中基透明指数满分,并获评5A级社会组织。
从塞北草原到西南边陲,韩红慈善基金会正以专业化、系统化的公益实践,重新定义乡村教育支持的内涵。正如基金会秘书长李健所言:“我们不仅要让孩子‘有学上’,更要让他们‘上好学’。这需要持续投入与精准施策,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。”在这条充满挑战的公益之路上牛管家,基金会正用行动诠释着“众行致远”的慈善真谛。
发布于:河北省金牛所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